Javaweb知识 day03 mysql数据库之DQL查询&数据库范式

admin java 2022-11-11 89 0

一、DQL查询

1.1 DQL排序查询:

语法:order by 排序字段1 排序方式1 , 排序字段2 排序方式2...

排序方式:

ASC:升序,默认的。

DESC:降序

注意:如果有多个排序条件,则当前边的条件值一样时,才会判断第二条件。

1.2 DQL聚合函数:将一列数据作为一个整体,进行纵向的计算。

1.2.1 聚合函数分类:

count:计算个数,一般选择非空的列,比如主键,也可以写count(*)

max:计算最大值

min:计算最小值

sum:计算和

avg:计算平均值

1.2.2 注意:聚合函数对一组值执行计算并返回单一的值。除了COUNT以外,聚合函数忽略空值。聚合函数经常与SELECT语句和GROUP BY子句一同使用。

1.3 DQL分组查询:

1.3.1 概述:GROUP BY关键字可以将查询结果按照某个字段或多个字段进行分组。字段中值相等的为一组。

1.3.2 基本的语法格式如下:

GROUP BY 属性名 [HAVING 条件表达式] [WITH ROLLUP]

属性名:是指按照该字段的值进行分组。

HAVING 条件表达式:用来限制分组后的显示,符合条件表达式的结果将被显示。

WITH ROLLUP:将会在所有记录的最后加上一条记录。加上的这一条记录是上面所有记录的总和。

1.3.3 注意:

分组之后查询的字段:分组字段、聚合函数

where 和 having 的区别?

1. where 在分组之前进行限定,如果不满足条件,则不参与分组。having在分组之后进行限定,如果不满足结果,则不会被查询出来

2. where 后不可以跟聚合函数,having可以进行聚合函数的判断。

1.4 DQL_分页查询:

Mysql分页关键字为limit。

为什么会用到分页呢?因为列表内容太多了,所以使用分页进行显示。

二、约束

2.1 概述:对表中的数据进行限定,保证数据的正确性、有效性和完整性。

2.2 约束分类:

主键约束(Primary Key constraint):要求主键列数据唯一,并且不允许为空。

唯一约束(Unique constraint):要求该列唯一,允许为空,但只能出现一个空值。

检查约束(Check constraint):某列取值范围限制,格式限制等,如有关年龄、邮箱(必须有@)的约束。

默认约束(Default constraint):某列的默认值,如在数据库里有一项数据很多重复,可以设为默认值。

外键约束(Foreign Key constraint):用于在两个表之间建立关系,需要指定引用主表的哪一列。

2.3 非空约束:

概述:约束某一列的值不能为null

创建方式:

1. 创建表时添加约束:

CREATE TABLE stu(

id INT,

NAME VARCHAR(20)NOT NULL-- name为非空

2. 创建表完后,添加非空约束

ALTER TABLE stu MODIFY NAME VARCHAR(20) NOT NULL;

3. 删除非空约束

ALTER TABLE stu MODIFY NAME VARCHAR(20);

注意:在实际应用中,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使用非空约束。

例如:注册用户时,用户名和密码必须不为null

2.4 唯一约束:

概述:unique,某一列的值不能重复。

创建方式:

1. 在创建表时,添加唯一约束:

CREATE TABLE stu(

id INT,

phone_number VARCHAR(20) UNIQUE -- 手机号

2. 删除唯一约束

ALTER TABLE stu DROP INDEX phone_number;

3. 在表创建完后,添加唯一约束

ALTER TABLE stu MODIFY phone_number VARCHAR(20) UNIQUE;

注意:唯一约束可以有null值,且null值可以有多个。

唯一约束在实际应用中,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使用。例如:注册账户时需要用到手机号,每个手机号只能注册一个账号,这时就要用到唯一约束。

2.5 主键约束:

概述:primary key,非空并且唯一,一张表只能有一个主键,主键是表的唯一标识

创建方式:

1. 在创建表时,添加主键约束:

create table stu(

id int primary key,-- 给id添加主键约束

name varchar(20)

3. 删除主键

ALTER TABLE stu DROP PRIMARY KEY;

4. 创建完表后,添加主键

ALTER TABLE stu MODIFY id INT PRIMARY KEY;

注意:主键是非空且唯一的,一张表只能有一个主键,主键就是表中记录的唯一标识

2.6 主键约束中的自动增长:

概念:如果某一列是数值类型的,使用auto_increment可以来完成值得自动增长

创建方式:

1. 在创建表时,添加主键约束,并且完成主键自增长

create table stu(

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,

name varchar(20)

2. 删除自动增长

ALTER TABLE stu MODIFY id INT;

3. 添加自动增长

ALTER TABLE stu MODIFY id INT AUTO_INCREMENT;

2.7 自增主键的优缺点(仅做了解)

优点是:

(1)数据库自动编号,速度快,而且是增量增长,按顺序存放,对于检索非常有利;

(2)数字型,占用空间小,易排序,在程序中传递也方便;

(3)如果通过非系统增加记录时,可以不用指定该字段,不用担心主键重复问题。

缺点是:

(1)因为自动增长,在手动要插入指定ID的记录时会显得麻烦,尤其是当系统与其它系统集成时,需要数据导入时,很难保证原系统的ID不发生主键冲突(前提是老系统也是数字型的)。特别是在新系统上线时,新旧系统并行存在,并且是异库异构的数据库的情况下,需要双向同步时,自增主键将是你的噩梦;

(2)在系统集成或割接时,如果新旧系统主键不同是数字型就会导致修改主键数据类型,这也会导致其它有外键关联的表的修改,后果同样很严重;

(3)若系统也是数字型的,在导入时,为了区分新老数据,可能想在老数据主键前统一加一个字符标识(例如“o”,old)来表示这是老数据,那么自动增长的数字型又面临一个挑战。

2.8 外键约束:

概述:oreign key,让表与表之间产生关系,从而保证数据的正确性。

创建方式:

1. 在创建表时,可以添加外键:

create table 表名(

外键列

constraint 外键名称 foreign key (外键列名称) references 主表名称(主表列名称)

2. 删除外键

ALTER TABLE 表名 DROP FOREIGN KEY 外键名称;

3. 创建表之后,添加外键

ALTER TABLE 表名 ADD CONSTRAINT 外键名称 FOREIGN KEY (外键字段名称) REFERENCES 主表名称(主表列名称);

2.9 外键约束的级联操作:

概述:A表与B表有外键约束,A中有外键,当B中数据改变时,A中的外键字段也要对应做出改变。

创建方式:

ALTER TABLE 表名 ADD CONSTRAINT 外键名称 FOREIGN KEY (外键字段名称) REFERENCES 主表名称(主表列名称)ON UPDATE CASCADE ON DELETE CASCADE;

级联分类:

1. 级联更新:ON UPDATE CASCADE

2. 级联删除:ON DELETE CASCADE

三、多表关系介绍:

3.1 一对多关系实现:

如:部门和员工

分析:一个部门有多个员工,一个员工只能对应一个部门

实现:在多的一方设置外键,便于维护。一个部门可以有多个员工。所以在员工表设置外键,连接到部门表。

3.2 多对多关系实现:

如:学生和课程

分析: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很多门课程,一个课程也可以被很多学生选择

实现方式:多对多关系实现需要借助第三张中间表。中间表至少包含两个字段,这两个字段作为第三张表的外键,分别指向两张表的主键

3.3 一对一关系实现:

如:人和身份证

分析:一个人只有一个身份证,一个身份证只能对应一个人

实现方式:一对一关系实现,可以在任意一方添加唯一外键指向另一方的主键。

3.4 多表关系案例:

四、数据库范式

4.1 概述:设计数据库时,需要遵循的一些规范。要遵循后边的范式要求,必须先遵循前边的所有范式要求,各种范式呈递次规范,越高的范式数据库冗余越小。

4.2 范式分类: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:第一范式(1NF)、第二范式(2NF)、第三范式(3NF)、巴斯-科德范式(BCNF)、第四范式(4NF)和第五范式(5NF,又称完美范式)。

4.3 注意: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(1NF)。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规范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(2NF),其余范式以次类推。一般说来,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(3NF)就行了。

4.4 三大范式详解:

4.4.1 第一范式(1NF):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

4.4.2 第二范式(2NF):在1NF的基础上,非码属性必须完全依赖于码(在1NF基础上消除非主属性对主码的部分函数依赖)

4.4.3 第三范式(3NF):在2NF基础上,任何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(在2NF基础上消除传递依赖)

4.4.4 几个概念:

1. 函数依赖:A-->B,如果通过A属性(属性组)的值,可以确定唯一B属性的值。则称B依赖于A。例如:学号-->姓名。 (学号,课程名称) --> 分数

2. 完全函数依赖:A-->B, 如果A是一个属性组,则B属性值得确定需要依赖于A属性组中所有的属性值。例如:(学号,课程名称) --> 分数

3. 部分函数依赖:A-->B, 如果A是一个属性组,则B属性值得确定只需要依赖于A属性组中某一些值即可。例如:(学号,课程名称) -- > 姓名

4. 传递函数依赖:A-->B, B -- >C . 如果通过A属性(属性组)的值,可以确定唯一B属性的值,在通过B属性(属性组)的值可以确定唯一C属性的值,则称 C 传递函数依赖于A

例如:学号-->系名,系名-->系主任

5. 码:如果在一张表中,一个属性或属性组,被其他所有属性所完全依赖,则称这个属性(属性组)为该表的码。

例如:该表中码为:(学号,课程名称)

主属性:码属性组中的所有属性

非主属性:除过码属性组的属性

五、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

5.1 概述:为了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,例如误删数据库或者表及表数据,造成数据丢失等问题,所以要进行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。

评论